广州美术学院官网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溯源广美70年(九)丨 体育竞技场上广美人,既刚且美!
七秩风华 惟实励新|《中国美术报》封面+专题报道广美建校70周年
我校受邀参加2023年上海国际艺术书展(SABF)
范勃院长开讲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学校召开建校70周年筹备工作推进会
@所有广美人:凭电子校友卡可以返校啦!
“媒介化感知与创造性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国际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

 12月20日,由广州美术学院和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媒介化感知与创造性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国际论坛”在我校昌岗校区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校长李劲、副校长范勃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广州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刘滴美国杜克大学文学专业和艺术、艺术史与视觉研究系教授马克·汉森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策展部主管菲利普·齐格勒维也纳艺术家托马斯·费尔施代恩荷兰埃因霍温MU艺术中心馆长及策展人安琪莉可·斯班尼克德国吕纳堡大学哲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许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杨小彦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冯峰、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王玉冬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油画系副教授刘可等国内外嘉宾和学者出席本次论坛。论坛设置了八场主题演讲和两场学术对谈。范勃主持论坛开幕式,王玉冬、冀少峰担任论坛学术主持。

李劲在致辞中指出,广州三年展是中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品牌。作为今年三年展的重要内容,本次国际论坛是实践“校馆”战略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展览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主题,对新技术所带来的人类生活变化以及未来世界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位探讨论坛围绕主题“媒介化感知与创造性未来”集中阐释新媒介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感官和认知,同时预示着何种创造性能量。他表示,本次论坛集结国内外优秀的专家和学者,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场有深度和厚度的学术盛宴。

王绍强代表主办方对现场来宾以及策划工作团队表示衷心感谢指出本次国际论坛旨在进一步从学术角度落实三年展的学理以及探索当代艺术发展规律。

论坛上,马克·汉森以“‘前馈’艺术”为题,详细讨论了技术美学在社交媒体构成人类感性异化现状下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未来设计的影响。菲利普·齐格勒围绕主题“如何展示‘叠加’?”,以展览“开放代码:活在数字世界中”为例,探讨以在线和互联网构成的“叠加”新现实中,如何最好展示艺术作品。托马斯·费尔施代恩在“代谢的机器:诚如物之所思”演讲中,对采用过程雕塑和生化装置形式的代谢艺术作出了思考。胡斌以“重塑认知的媒介: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新媒介感知”为题,分享了数字技术的新媒介浪潮下,中国青年艺术家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新的美学形态。安琪莉可·斯班尼克在“重塑当下的数字与生物技术格局”演讲中提出,面对生物技术和人机交互甚至更遥远的未来,人类应创造性使用我们所创造的一切,并为此负责。冯峰在题为“未来艺术的新物种”的发言中表示,当今艺术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它与新科技和新观念的结合,超越了功能和审美需求。许煜在“机器与生态学”的演讲中提出了关于当今的“机器”为何物生态学思维的界限在何处等相关的哲学性思考。姜宇辉以“希望,何时......”为题,表示在未来可能诞生的艺术实践中,我们仍可以期待更具启示性的创造潜能。

本次国际论坛分上下午两个部分,嘉宾主题演讲结束后进行学术对谈环节,论坛嘉宾与现场听众就相关学术议题进行探讨交流。

(信息来源:国际交流处  宣传部)

 

学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版权所有:广州美术学院 粤ICP备091832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