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官网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展厅 - 正文
 
网络展厅
2023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季
时代先锋的现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
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
第三届学院的品格——中国“学院水彩”学术研究展
学史力行 | 美术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红色主题课程创作活动
学术共同体——当代学院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研究展
源于生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品展

展览日期:2017 年 4月 21 日 — 4 月 30 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2号厅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 257 号)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统筹:钟文彪

学术主持:胡斌

展览策划:典藏部

展览实施:展览部

展览外宣:传播部

前 言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古今中外孜孜不倦探讨的话题。在这春暖花开时节,我们试图再次轻轻拨动生命的湖面,以求泛起阵阵涟漪。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由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但对中国来说,更为直接相关的却是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语境中,与艺术的大众化相糅合,反映现实生活成为时代的潮流,“源于生活”“深入生活”“高于生活”亦成为新中国美术创作与教育的最高准则,并影响至今。现在,我们的文艺界正响应国家关于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走与人民和时代相结合的文艺道路。毫无疑问,“源于生活”的艺术理论是理解革命美术、乃至整个新中国美术史的一把关键钥匙。因此,追寻该理论的发展及其衍变的脉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以“源于生活”为主题的馆藏展,主要挑选的是20世纪广州美术学院前辈师长或渊源甚深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中可以反映广州美术学院与生活、与时代紧密关联的美术教育与创作取向。他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限于社会主题,人物、花鸟、山水、静物、风景都有,但无不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与悉心体会。在表达手法上,他们的艺术语言亦灵活多样,源于生活,却又有各自贴合心性的发挥。这样一个专题展可以视为20世纪“源于生活”的中国美术进程的微缩反映,同时也启迪着当下的我们如何承接这一传统并开辟出新的时代篇章 。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7年4月

 

学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版权所有:广州美术学院 粤ICP备091832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