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官网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展厅 - 正文
 
网络展厅
2023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季
时代先锋的现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
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
第三届学院的品格——中国“学院水彩”学术研究展
学史力行 | 美术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红色主题课程创作活动
学术共同体——当代学院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研究展
观看的立场——郭绍纲、王肇民、冯健辛与新中国艺术造型的探索

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

观看的立场——郭绍纲、王肇民、冯健辛与新中国艺术造型的探索

The Standpoint of Seeing: Guo Shaogang, Wang Zhaomin, Feng Jianxi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ew Chinese Artistic Modeling

展览日期:2017年7月6日—8月13日

开幕时间:2017年7月6日14:30

研讨会:2017年7月6日15:30

展出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1、2号厅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策划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策展人:杨小彦、胡斌

展览统筹:钟文彪

项目负责人:梁小延、吴文洁、赖志强、薛燕

典藏组:梁小红、李铁军、梁欣

展览组:陈华辉、温萍萍、林朝阳、吴蕙儿

传播组:何小特、杜倩盈、李欣蕾、徐静、张翔、洪曼娜

从王肇民、郭绍纲、冯建辛作品看“绘画基础”问题

我一向认为,艺术中的基础教学为什么和写实主义有如此紧密的关系,这不是一个绘画问题,而是一个具有社会含义的问题。其含义有:一,在社会转型期艺术必须被纳入到广泛的动员轨道,才能获得其合法性。近百年中国社会最大的变迁就是从传统的“天下观”转向现代“民族/国家”,这转变不仅是空前的,而且,其涉及的深度与广度,也极大地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变迁。二,在这样一种广泛的转型当中,艺术只能脱离原先的格局与趣味,而汇入到动员之中,成为视觉动员的有效工具。三,同样,在此背景下,能够被采纳作为有效的动员工具的艺术风格只能是写实主义,而不可能是其他,比如抽象主义或者表现主义之类。四,近百年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困境,从性质上来说,是后起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问题。五,由三和四得知,百年中国美术的核心主题只能写实主义,既是西方写实艺术的进入,更是中国建立自身的写实主义艺术的结果。六,从前述条件观察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其所强调的写实体系,恰恰体现了所涉及的若干特征,从历史角度看,有其必然性在。

基于此,当我们把王肇民、郭绍纲和冯建辛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时,尤其当我们联想到他们三人在不同时期所分别担任的基础教学的任务时,就会明白,作品背后的观看,已经超越了艺术的范畴,而具有历史的独特价值。基础不再是我们曾经理解的那种狭义的基础,而是指一种被规训的观看方式。

也就是说,展览本身包含着这样一种野心,我们试图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而不仅仅局限在艺术内部,包括艺术教育本身,去重新理解那些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现象,包括艺术教学,以及广泛游行的、似乎是颠扑不破的艺术真理。

杨小彦

2017年6月17日

前言

按照一般的概述与理解,造型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一种艺术。而如何塑造形态又牵涉到一系列的方法和角度,不仅仅包括观看的视角,还包括相关的态度立场和社会机制。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艺术无论是在美术教育抑或是艺术家个人训练与创作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它也正是我们探测艺术造型演变的切片。

建国初期,素描被奉为金科玉律,与苏联艺术教育观念的引进密不可分。在执行全盘苏化的政策之下,通过苏联高等美术学校教学大纲和艺术理论的翻译传布,苏联艺术专家的访华交流与教学,苏联各种类型画展的在华举办,以及分批前往苏联高等美术学府留学的中国青年画家或教师,以“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为代表的苏联素描艺术与教学体系逐渐在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占据主导的地位,从美术院校的建制、教学模式、教学大纲,以致于工具材料、观察方法、作画步骤,无不以苏联模式为范。迄至今日,素描仍旧作为高等美术院校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和低年级学生的集体必修课,其影响之深,可以想见。

王肇民、郭绍纲、冯健辛是广州美术学院著名的造型艺术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享有声誉的素描艺术家。如果要检阅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或素描艺术的面貌并追踪其系谱,藉以更深层次讨论艺术造型在新中国时代的源流与衍变,王、郭、冯三人无疑是极富价值的样本。概而论之,从他们接受造型艺术的教育背景而言,存在着不少的差异,王肇民1929年入读国立杭州艺专就开始接受系统的西式素描教育,在此后长期的教学与研究中,形成自身对造型独到的理解;郭绍纲是建国后中央美术学院较早的毕业生,嗣后又被选派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接受苏式的艺术教育,并成为出类拔萃者;作为郭绍纲的同龄人,冯健辛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长期执教于院校中,受着典型的学院风气的熏陶。从三人的素描风格而言,亦有着较大的差异,王氏坚实稳重,郭氏细致精微,冯氏扎实粗犷,各有千秋,他们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脉络,是广州美术学院、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素描艺术发展的关键性的艺术家。

本次展览作品,主要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中精选而出,同时也得到了艺术家及家属的作品支持,这些作品创作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他们从青壮年至晚年的创作生涯。其中既有我们熟悉的在画室内完成的人体、石膏和静物素描,也有深入生活下乡下厂表现现实生活的速写。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想见,画家在面对物象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表现,形诸笔下。在更深层面上,这些作品与他们那些同样广为人知的名作一样,反映了画家在特定的时代风气之下艺术家个人的观念和独特的风格。他们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反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造型的探索方向,正好构成我们回看新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的几个关键性的节点,而他们的时代际遇以及建构性作用又是我们考察新中国美术贴合社会运行机制构造视觉表述体系最为恰当的突破口。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7年6月

 

学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版权所有:广州美术学院 粤ICP备091832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