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官网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展厅 - 正文
 
网络展厅
2023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季
时代先锋的现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
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
第三届学院的品格——中国“学院水彩”学术研究展
学史力行 | 美术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红色主题课程创作活动
学术共同体——当代学院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研究展
正色美意——郑餐霞百年艺术展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15日——12月15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1号厅、2号厅、2A厅

开幕时间:2017年11月15日 15:00

研讨会时间:2017年11月15日16:00

展览统筹:钟文彪  

展览执行:何小特  

展览组织:吴文洁陈华辉温萍萍谢伟航吴蕙儿

展品管理:梁小延梁小红李铁军  

传播教育:薛    洪曼娜

展览设计:陈华辉杜倩盈卢凤仪梁欣彤

郑餐霞

广东汕头人。1934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师从王个簃、潘天寿、黄宾虹等名家。1936年毕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长期奔走于粤、桂、川等地从事文艺活动和武装部队政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华南分局党校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政史系主任,从事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工作;1979年调广州美术学院任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创作。是时重新拿起画笔,力图探索水墨画与重彩融汇之路。郑餐霞20多年来探索浓墨重彩的中国画创作,继承了中国画大写意的优秀传统,开创了自己的道路。1999年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郑餐霞画展”,2005年广东美术馆举办“苍莽豪情——郑餐霞中国画展”,出版过两本大型个人画集《郑餐霞作品集》和《苍莽豪情——郑餐霞中国画作品》。

前言一

  2017年是郑餐霞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对于这样一位经历极其丰富、生命历程跌宕起伏,为革命、为艺术、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备受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尊敬的先生,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就筹划要在今年举办一次隆重的百年纪念展。惜乎先生已于去年仙逝,不能亲临今天的展览,回顾其一生的艺文事业,我们感触良多,现总结如下,以纪念先生,并启迪今人。    

   其一,郑先生出生于潮汕地区,曾求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教于王个簃、潘天寿、黄宾虹等海上名家,由此奠定了其艺术上最初的基色。郑先生的这种教育背景可以置于近代岭东画坛与上海画坛的关系架构当中来看,因为海上交通的便利以及商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20世纪上半叶,岭东的艺术求学者更多地前往江浙沪一带学习和活动,并由此接触到当时中西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的前沿区域的多元艺文形态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新中国成立后,岭东在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与广州及珠三角产生更为紧密的关联,郑先生也在此前后回到了家乡并最终到广州工作。从某种意义上,郑先生的生活、工作和艺术历程正好对应了这样一个时代脉络,并由此铸就了他的艺术与这些地域的密切关系。

   其二,郑先生很早就热心革命事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负责政治宣教工作,参加土改等,为革命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这样一位艺术家,革命和建设是其早期生涯中最重要的任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经历正是20世纪中国社会进程中不少杰出艺术家所遭遇的经历。置身于民族危机和社会激变之中的仁人志士,首先需要的是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投身革命与建设的洪流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个体的重要选择;另一方面,这种社会的洗礼又间地塑造了艺术家的艺术品格。郑先生早期参与革命工作的宣传作品现已不可见,他的晚期作品虽然不直接反映社会革命和建设的面貌,但是从那正气凛然、奇崛敦厚的艺术气象中亦可见其饱经磨炼的“铁骨丹心”。

   其三,郑先生的作品主调明确。他的国画几乎都是大写意,题材主要是花鸟,也有一些山水。水墨与重彩结合,行笔朴拙,色彩明艳,画面硬朗大气,却又不乏璀璨斑斓。郑老的作品强调以墨为主色,体现出某种传承中的“正脉”,同时又在一种“大中国画”视野下重现色彩的浓烈丰富,以全面表达他所追求的“真善美”。对于中国画他有自己的看法,既尊重传统,又不盲目守旧;既兼收并蓄,又不为时潮所左右。从其自述来看,他对外部信息是了解的,并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他的创作完全从自身出发,笔简意赅,浓墨重彩,尽显雄阔苍茫气度。现在我们国家又在提倡写意精神,毫无疑问,郑老的创作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再就是他的古诗文素养很高,书法也别具特色,从某种角度体现了一种新时期画坛所稀缺的诗书画印一体的面貌。

   最后需要说到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是郑老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他曾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多年,后来调到广州美术学院担任副院长,这是他希望回到的专业单位。但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社会和教育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他需要洞察这些变化,并适时做出恰当的应对,从他的自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复杂环境下从事文艺管理工作的艰辛。美术学院的从业者,往往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艺术家,这两者不可偏废,艺术的传承不只是靠个体艺术上的魅力还包括言传身教,以及那一套组织管理体系的作用,一代代艺术家的面貌就是在这诸种因素中形成的。

   此次学校郑重地举办郑先生的纪念展并出版大型画册,就是为了全面总结他在艺文事业上的成就和经验,追缅其可贵的革命与艺术精神,并让我们的后辈学人从中获得继续向前的重要力量。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7年11月

餐风饮露枕日月霞涌流光映墨翰

文/黎明

20世纪,革命风起云涌,英才紧跟历史,美术思潮纷沓,经典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广东画坛人才辈出,灿若群星。原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郑餐霞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革命家兼艺术家,郑老一生如他的名字一样饱含情怀,富有诗意——“餐风饮露枕日月,霞涌流光映墨翰”自撰联正是他传奇人生的写照。

郑老1917年生于广东潮汕地区,自幼立志从事艺术,1934年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学画,师从王个簃、潘天寿、黄宾虹等大家,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美专潮籍画家中的佼佼者。抗战时期,郑老投笔从戎,辗转华南各地参加革命活动,以血肉之躯献身民族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华南分局党校理论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政史系主任,从事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改革开放后,郑老调任广州美术学院,任副院长。他热情亲切的性格魅力、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感染着广州美术学院的众多教师与学子。在工作期间,他不忘青年时代的艺术理想,但直至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古稀老人才真正有机会再拾画笔,重新创作,为创新中国画谱写新的华章。

  郑老的画风,在北派、海派和岭南派之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但始终是大时代精神的折射。20多年来,他专注于探索浓墨重彩的中国画创作,在继承大写意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一改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传统趣味;郑老设色大胆直接、浓烈绚烂,墨色对比的大俗大雅之间,却有天真烂漫之趣;郑老以苍劲老辣的笔墨为人称道,浓而不腻,艳而能沉,使画面横溢郁勃之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自有一种表现主义的艺术意趣。晚年的郑老,更是将大写意画的墨色解开,挥洒成肆意天真的表达,这既是自我的艺术,也是忘我的艺术。这是一位艺术家的语言品位,也是郑老的个人品行修为的深刻体现。郑老之所以勇于大胆创作,不践前人旧迹,与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不无关系,他在传统书法和古代诗词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并能巧妙地与自己的画作结合在一起。早年的军旅生涯与革命精神,也为他铸塑了大开大合的人格力量,因此他的作品还有一番刚劲浓丽、雄浑壮阔的味道。

在革命与艺术交织的人生中,郑老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青年学生传递正能量。他的忠诚敬业、关爱后辈、务实创新、无私奉献,正如他笔下的对联“餐葩饮露,余霞成绮”, 在他的晚年人生中发挥光彩和热量。他曾在诗作《七十自寿》中写道:“不为浮名苦追逐,但酬宿愿存风骨”,这是他一生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坚毅执着的品格的最好写照。

2016922日郑老永远离开了我们,永远离开了他极其舍不得的这个伟大世纪。犹记得去年新春团拜会,郑老欣然挥毫,我们让他在画面上题款“百岁老人”,他豪迈地说:来年再写。很可惜,他不能再写了,但他的艺术和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今年恰逢郑餐霞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其百年艺术展予以纪念是非常有意义的。展览汇集了郑老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和大量珍贵生平文献,集中展示了他在花鸟、山水、书法、印章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以此回顾先生为广州美术学院以及广东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缅怀先生的革命与艺术,并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宝贵精神。

 

学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版权所有:广州美术学院 粤ICP备091832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