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以“宏大叙事与个体视角: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国家形象建构”为题,在昌岗校区国际报告厅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学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李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教职工代表,全体一年级硕、博士生及城市学院学生代表到场聆听学习。李勇主持。
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范勃从“宏大叙事”与“个体视角”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阐发了“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国家形象的建构”问题。范勃指出,纵观历史,美术作品在建构国家形象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可以表现我们国家辉煌的历史成就和光荣的革命历程,更要建构我们国家的当代形象,抒写我们国家的当代史。主题性美术创作,一方面要宏大叙事,在对大历史、大社会的观照中呈现波澜壮阔的宏大题旨;另一方面也应融入创作者的个体经验、个人视角和个性诠释,塑造细腻、生动、可知可感的艺术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范勃勉励全体同学,与时代对话,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创作能够真正唤起国家和民族共同记忆和广泛认同、产生普遍心灵和情感共鸣的作品,做国家形象的塑造者;与世界对话,思考大问题,在观照人类共同命运的同时,加强自身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的建构,通过真正有力量的艺术,做国家形象的传播者。


(信息来源:研究生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