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
 

1、专业沿革

广州美术学院于198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工业设计本科生,同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获得工业设计类专业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学科目录将“工业设计”划入工学门类机械类下,教学培养上保持了“艺科融合”的特色。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成立了“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意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2专业定位

面向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围绕智能制造、信息交互等核心技术应用,以问题为导向,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肩负社会责任、追求创新精神的工业设计人才。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策略性提出问题、解构问题、并将解决方案落实,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为产品、系统、服务、体验、商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通过设计输出,创造高质量生活体验的自主创新高水平设计创意和管理人才。

4、培养规格

学制4年,学时3348,学分209。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地域优势,坚持“设计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在智能制造、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等领域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关注国际前沿设计理论与趋势,率先在国内建立交互设计专业方向,以交互体验和服务创新思维为核心,推进教学与实践。

5、课程体系

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人机工程学、信息与可视化、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原理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用户研究进阶、交通工具设计概论、交通工具设计专题二、创新家居用品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生活方式设计、服务与体验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用户行为与家居产品设计、CMF与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文化整合创新设计文化研究与综合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6、师资队伍

以培养+引进的方式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注重建设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由专业教师、行业知名专家、企业家、文化传承人等跨界教学团队。超过60%的教师是双师型人才,教师团队具有正高、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分别为13%、30%,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占比超50%。

7、教学条件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教学融合。鼓励教师使用网络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建设网络精品课程,在各大教育网络平台共享(如超星平台、中国大学慕课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教学方法。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系列多方协同的国际资源融合平台,开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工作坊,以满足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持续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

8、教学成果:

坚持以“学科-平台-团队-人才-项目”建设模式统领教学平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建设。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中心。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广东省工业设计跨界创新团队。工业设计专业获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其中基于“工作室+课题制”的教学改革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承办历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5届)和广东省高校工业设计大赛(9届),为设计类人才培养水平展示建立了全国性平台。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接企业创客平台,开创面向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教育新模式。成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余项,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和实践共享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创新比赛,以赛促教。近三年,学生参与省级以上的设计比赛200多项,其中国际奖项20余项,包括红点奖、iF设计奖、美国IDEA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