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信息来源:
2019.05.01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缘起于广州美术学院20世纪50年代成立之初设立的相关设计课程。1986年,广州美术学院开设了国内首批的环境设计专业。1996年,环境艺术设计系成立。 2004年增设建筑学专业,同时更名为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2010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广州美术学院整合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装饰艺术设计系及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成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学院于2014 年增设风景园林专业,同年更名为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建筑学、风景园林专业的艺术院校之一。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目前设有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纤维艺术4个本科专业。2025年,软科“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纤维艺术位列A+,位居全国前二,环境设计位列A+,位居八大美院前二,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位列B+,在八大美院中同样位于前二。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承担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课题7个,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科研、教学荣誉,科研创作成果转化成绩斐然,专利申报、设计获奖等硕果累累。

学院充分利用专业序列完整的独特优势,建构以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为整体学科群的环境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跨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整合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风景园林)、省级教学团队(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群),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以“跨界创新”为核心理念,通过跨界整合的教学内容、开放融合的系统组织、立体丰富的教学方法,建构以跨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行业精英和知名学者。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环境条件优越,拥有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当代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创新研究中心”(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广东省环境设计与社会创新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致力于建立开放的、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创作环境,以人居环境创新多维度的“可能性”探索为导向,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学院现担任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单位,坚持每年举办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在华南地区形成品牌效应,发挥有力引领作用。通过组织“亚洲连线”城市设计研究、“未来展”等系列活动,积极寻求面向亚洲价值和思考的国际合作,并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院校建立长期教学、研究合作关系。坚持服务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学术传承,在国内先行先试探索和践行产学研设计教育模式,创造闻名全国的产学研结合典范——“集美现象”。以环境设计教师为主体的设计团队创作出一大批名闻遐迩的设计精品,参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世博会中国馆、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广州亚运会、深圳大学生运动会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咨询与设计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建设规划高校联盟盟主单位的执行单位,学院师生深度参与省内多个乡村振兴项目,联合承办多项设计赛事及学术活动,推动课程教学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构建“教学-实践-落地”闭环。其中,城乡规划建设案例《聚焦阳春高质量发展,树立美学赋能乡村建设典范》入选广东省“双百行动”首批28个省级优秀示范案例,彰显了学院组织师生协同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实力与责任担当。

学院现任领导: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周艳冰

院长:许牧川

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张帅

副院长:钱缨、王铬